|
|||
名称:金凤花
学名:Impatiens cyathiflora Hook. f.
植物描述: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高60-70厘米,具数个支柱根。茎粗壮,直立,分枝或不分枝,下部无毛,上部节间及节上被黄褐色腺毛。叶互生,具柄,叶片近膜质,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13厘米,宽3.5-4.5厘米,顶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状狭成叶柄,具数对具柄的腺体或毛,边缘具圆齿状锯齿,齿端有刚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3-5对,弧状弯。叶柄长细,长1-2厘米,基部具1对球状腺体。总花梗生于茎端及上部叶腋,短或长于叶,长6-8 (10) 厘米。花6-10,总状排列;花梗细,长1-1.5厘米,基部有苞片;苞片膜质,卵状披针形,长3-4毫米,长渐尖,顶端具腺,宿存。花黄色,具红色斑点,长3-3.5厘米,侧生萼片2,斜卵形或近四方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顶端具长腺尖,较厚,具多条脉,旗瓣圆形,僧帽状,直径10毫米,钝,背面中肋略增厚,翼瓣具柄,狭,长2-2.5厘米,2裂,基部裂片长圆状圆形,上部裂片长于基部裂片的带形,顶端钝,背部具反折的小耳;唇瓣檐部杯状或漏斗状,长1.5-1.8厘米,口部平展,钝,基部狭成约与檐部等长或长于檐部内弯的距。花丝线形,花药卵圆形,钝。子房线形,直立,渐尖。蒴果棒状,长2-2.7厘米,顶端急尖。种子多数,长圆形或倒卵形,长约3毫米,褐色,具小瘤。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产地生境:产中国云南(昆明、嵩明、大理)。生于山坡混交林下潮湿处或草丛中,海拔1900~23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昆明
生长习性:《广群芳谱》中亦云“人家多种之,极易生。二月下子,随时可再种。即冬月严寒,种之火炕,亦生苗”。其果实很特别,成熟果实稍遇外力便弹裂开来。喷洒出去的种子,散落于周围,第二年就会长出一颗一颗的凤仙花,以此“扩充地盘”延续后代。该种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强,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霜冻,喜阳光,生活力强,能自播繁殖。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能种植,但在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砂纸土壤中生长良好。
主要价值:该花为人们所喜爱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它有染指甲的功效。用凤仙花染指甲风俗由来已久。宋代周密所撰《葵辛杂识续集》中载有以凤仙花染指甲之法。将带色的凤仙花花瓣捣烂,加入适量食盐或明矾湿均,蘸取适量涂于指甲上,用布片或植物叶片包好,经一段时间后就染好了。染好的指甲,用凤仙花染指甲色若胭脂,洗涤不去,可经数月。所以凤仙花又名指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