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会动态 > 文件通知
文件通知
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关于申报四川省城市园林绿化百强苗圃评选通知

川景园协发[2015]029号

 

各会员单位:
    近几年来,园林绿化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从而带动了绿化苗木生产的发展。随着人民对自身居住环境的日益重视,绿化苗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苗木业在我省已成为具有巨大潜力
的朝阳产业。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城市园林苗圃的发展,加快城市园林苗圃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科学合理地建设和经营管理园林苗圃,我协会于2015年继续开展四川省城市园林绿化“百强苗圃”的评选活动。

一、评选范围:
    四川省城市园林绿化“百强苗圃”的评选范围:省内从事城市园林苗圃经营活动的,各园林绿化企业自有或长期租用的苗圃,并为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正式会员的均可申报四川省城市园林绿化“百强苗圃”。

二、评选条件:
    1、苗圃建设根据主管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设计。
    2、苗圃占地总面积达到如下规模: 
    大型苗圃:土地总面积20 hm2上。 
    中型苗圃:土地总面积7-20hm2(含20hm2)。 
    小型苗圃:土地总面积7hm2以下(含7hm2)。 
    3、苗圃功能区划规范、布局合理。
    辅助生产设施的平面设计符合以下规范: 
    (1)道路网:布设从行政管理区与外部交通相联结的干道;圃内道路应以保障生产、方便管理和生活,适应机耕需要,布设支道和岔道。 
    (2)道路网,给水及排水系统应综合考虑,统一协调布设。 
    (3)有风、沙危害,需要设置防护林带的苗圃,应按林带树种的防护性能,(一般以树种高的15~17倍距离)结合苗圃用地设计防护林带,林带宜与道路网配合设置。 
    苗圃生产用地应满足培育苗木的种类、数量、规格要求、出圃年限、育苗方式及轮休等因素以及各树种的苗木单位面积产量。 
    4、苗圃生产的苗木质量应达到国标《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育苗工艺应按照国标《育苗技术规程》的要求,苗圃设计应达到苗木生产的规模和技术要求。 
    5、苗圃应充分利用当地水源设立给水系统,以保证苗木生产的灌溉和满足生活用水需要。利用河川迳流自然水源的,应按水电部《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 利用地下水源的应按照《供水水文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和《供水管井设计规范》的规定设计机井井型、深度和机井密度。 
    6、根据苗圃地形、地势、暴雨迳流和地质条件建立排水设施。 
    7、苗圃内的道路按满足相关要求规范,干道、支道和岔道功能完善、布局合理。 
    (1)干道:由行政管理区至圃外公路之间的联接道路。大型苗圃可按林区公路二级标准;中、小型苗圃可按林区公路三级标准进行设计。 
    (2)支道:由干道联接至各作业区的道路。路基宽度按3.5m,其它技术指标按林区公路四级标准进行设计。环圃道按支道标准设计。 
    (3)岔道:作业区内的机耕道路和人行道路,路基宽度宜按2m进行设计。 
    8、苗圃供电设施应根据电源条件,用电负荷和供电方式,本着充分利用地方电源,节约能源、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
    9、苗圃应根据育苗任务、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实际需要,配备生产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手工操作工器具等设备。 
    10、根据实际情况和用苗要求科研开发优质种植材料,引种与新品种试验和育苗新技术研究。

三、申报时间
    “四川省城市园林绿化百强苗圃”的申报时间为2015年5月31日之前,2015年适当时正式公布评选结果。

四、申报材料
    申报单位上报文字版申报材料一份(并附各项证明材料),同时报送电子版一份。申报表格可在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网站下载。申报材料报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办公室(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36号省住建厅综合楼6楼605室,邮编610041);

五、评审
    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成立评优专家组,由专家组对申报的苗圃逐一评审,再经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审核批准后公布。
 
 
                                                                              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 
                                                                              二0一五年四月二日

更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36号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综合楼604、605、606、612、616室
协会联系电话:028-85588921(办公室)、028-85072030(秘书处)
协会联系邮箱:scfjyl@qq.com
主办: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 备案编号:蜀ICP备06007965号-1
技术支持:广州墨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